close

交換學生-高中交換學生-楊元元之死,能否換回大學的溫情

上海海事大學的女研究生楊元元死了。一個花季的少女,用一種非常痛苦的方式,結束了自己年輕的生命。原因只有一個,就是她年邁孤苦的母親,找不到地方住,外面租房租不起。擠在自己宿舍的小床上也不可能,因為母親進了不了宿舍,通不過“舍管”這一關。然而,在這個世界上,似乎誰也不用對此負責。學校當然不負責學生家長的住宿,而鐵面的“舍管”,無非是執行學校的制度。
楊元元很不幸,她恰好在房價直追時的上海讀書。記得像她這樣攜母讀書的大學生好像別的地方也有過,人家可以租到便宜的農民房,悲劇就沒有發生。而且據說海事大學所在的地方,也沒有什麼企業,沒有專為低層白領準備的群租房。所以,擺在楊元元面前只有一條路可走:拋棄一個把他們姐弟倆養大的媽媽,讓她自己想辦法。顯然,孝順的楊元元沒法這樣做,她選擇了死亡。
跟許多在大學裡自殺的孩子不一樣,楊元元沒有什麼心理問題,更沒有抑鬱症,她的死,完全是因為自身貧困碰上了學校僵死的制度,以及冷漠的制度執行者。
我們現在的一些大學,對於所有在裡面的人,只要你沒有權,沒有東西可以跟別人交換學生,就是一個冰窟窿。到處都是冷漠,看不到一絲溫情。對於學校而言,老師就是打工的,學生就是交錢買文憑的。對於老師而言,學生就是上課對著講的人,如果是研究生,還是廉價的勞動力,可以為自己打工。所有人,在公開場合都是公事公辦,面無表情。只有在私下裡,在親朋好友之間,似乎才會有所謂的溫情。大學的精神,早就丟到不知什麼地方去了。像楊元元這樣品德優秀的學生,本該受到學校獎勵的,可是,即使教思想品德的老師,對此也視而不見。也許,他教的東西,連他自己也不信。
我們中國人就是有這個本事,可以把無論如何都該有點人味的機構,比如醫院和學校,辦得對人沒有起碼的溫情。對人的情感,人的哀求,人的生命,完全麻木不仁。讓這些本該充滿仁愛的地方,變成赤裸裸的利益高中交換學生所。即使再有多少個楊元元的死,也未必能喚醒這些人的作為、人的良知。
美國高中交換學生的學生,往往是最弱勢的群體,他們想辦什麼事都最難。連教他們的老師,現在也開始冷漠。即使自己的學生跳樓自殺了,如果老師在外面公幹,也斷然不會放下自己的活,去照料一下。當然,這些老師,即使貴為教授,到了機關,估計也難以得到好臉。制度不是不可以通融,其實經常被通融。但是,只有碰到有權的人,碰到熟人,才會通融。我不相信,如果楊元元的困境,攤在學校一個實權機關的人身上,也會是這樣的結局。哪怕僅僅是一個外面招來的“舍管”的親戚,也會有辦法解決。當然,楊元元的老師,如果肯出面,也不至於到這個地步,哪怕給她媽媽介紹一個家政的工作,也總會有個地方住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oklink 的頭像
    oklink

    經濟金融

    oklin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