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能光熱發電設備難題待解
8月13日,兆瓦級碟式斯特林太陽能熱發電站太陽能設備示範工程方案被列入陝西省科技統籌創新工程計劃重大科技專項。這標志著位於陝西富平以58台斯特林發動機組成的兆瓦級太陽能熱發電站示範工程即將進入實施階段。
在光伏發電處於低谷之時,光熱發電市場卻被寄予厚望。業內普遍認為,光熱市場要真正啟動,必須設備先行。而據了解,目前國內多家企業都在積極從事光熱發電設備的國產化研制工作。
碟式斯特林發動機取得突破
據了解,是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863計劃)分布式太陽能熱發電技術項目牽頭單位,研制的新能源科研項目斯特林發動機是國防科工局批准立項的軍轉民重大科技專項項目。
斯特林發動機是將太陽能、天然氣、沼氣、煤田氣等轉換成機械能的動力裝置,也是碟式太陽能熱發電站的核心設備之一,可廣泛應用於航天、石油、化工等領域,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
研制新能源科研項目斯特林發動機始於2005年,2010年11月3日,首台斯特林發動機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進行性能試驗取得成功,發電功率達到17。37—19。70千瓦,發動機效率超過30%,達到了預期目標;2011年12月,斯特林發動機重大科技專項,通過國家國防科工局評審專家組評審驗收。在攻堅克難突破斯特林發動機關鍵工藝技術的同時,他們及時將科研成果商業化應用,適時啟動了兆瓦級碟式斯特林太陽能熱發電站示範工程。
光熱發電設備研制掀熱潮
此前,浙江自主研發了我國首台10kw 碟式太陽能聚光發電系統樣機,並在寧夏石嘴山市進行了測試及試運行,填補了我國在碟式太陽能聚光發電技術方面的空白。
而早在2007年6月,國內首座70千瓦的太陽能塔式光熱發電系統在南京通過鑒定驗收。
不過,在太陽能光熱發電領域,槽式聚光熱發電系統是迄今為止世界上唯一經過20年商業化運行的成熟光熱技術,而且它的儲能系統或者燃燒系統可以實現24小時運行。
從了解到, 2010年初,他們與中科院工程熱物理研究所、華北電力大學合作,在槽式太陽能熱發電系統成套設備核心技術研發上取得成功,實現LED路燈了曲面聚光鏡從技術到生產的完全國產化,采用了成本低廉的太陽能對日跟蹤驅動系統,實現了具有強化換熱功能的線聚焦強化集熱管系統的重大突破,大大降低了槽式太陽能熱發電的成本。使我國繼美國、德國和以色列之後成為世界上第四個自主研發槽式太陽能熱發電的國家。太陽能路燈
據中國科學院太陽能熱利用與光伏系統重點實驗室主任峰透露,早在“十五”期間,中國科學院電工研究所、工程熱物理所等科研機構和一些太陽能企業,已開始了光熱發電技術的項目研究。目前,我國科學家已經對碟式發電系統、塔式發電系統以及槽式聚光單元進行了研究,掌握了一批太陽能光熱發電的核心技術,如高反射率高精度反射鏡、高精密度雙軸跟蹤控制系統、高熱流密度下的傳熱、太陽能熱電轉換等。
產業鏈初步形成 技術瓶頸待解
據專家介紹,就幾種形式的太陽能熱發電系統相比較而言,槽式熱發電系統是最成熟的技術,塔式熱發電系統的成熟度目前不如拋物面槽式熱發電系統,而配以斯特林發動機的拋物面碟式熱發電系統,雖然有比較優良的性能指標,但目前主要還是用於邊遠地區的小型獨立供電,大規模應用成熟度尚不足。
此外,槽式技術雖然較為成熟,但發電過程需要大量用水;塔式技術也需要大量用水;只有碟式技術發1千瓦時電只需1。4升水,能適應日照時間長的沙漠和戈壁地區,在三種光熱發電技術中轉化率最高。
太陽能庭園燈據了解,目前,我國光熱發電產業商業化示範項目剛剛起步,打造我國太陽能光熱產業鏈需要解決的問題有很多,比如,要掌握關鍵零部件技術,並經過商業實踐的考核;國內大型發電系統建設和調試缺乏經驗,需要與國外企業和專家合作;需要國家出台強有力的扶持政策調動企業的積極性,但業內人士普遍認為,最迫切的重中之重,就是核心設備和關鍵零部件的國產化研制問題,只有打破這一瓶頸,才能有望從根本上降低太陽能熱發電產業的成本,推動太陽能熱發電在我國的商業化應用。
- Sep 05 Wed 2012 09:29
太陽能光熱發電設備難題待解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