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世紀70 年代初,法國學者Frances桃園矯正等首次將CAD/CAM 的概念引入口腔修復領域;1973 年Altschuler 等解決了印模的數據化問題,使口腔CAD/CAM系統成為現實;1983年首台采用CAD/CAM技術制作的修復體樣機在法國問世;1985年該設備制作出首個後牙全冠。在進入20世紀90年代後,該項技術發展迅速,世界各國已開發了幾十種口腔CAD/CAM系統,主要用於完成固定義齒的修復。20多年來,CAD/CAM系統已在嵌體、貼面、全瓷冠等固定修復體加工制作中得到廣泛的關注,主要包括三部分:數據采集、CAD、CAM。該項技術可在短時間內為患者提供優良的修復體,節省了制作義齒的繁瑣工藝過程,節約了時間,而且減輕了醫生的勞動強度。
我國的口腔CAD/CAM系統起步較晚,具有自主產權的系統目前多停留在基本理論和實驗室研究階段,臨床上桃園植牙也多是對從國外引進的系統進行評估。2002年北京大學口腔醫學院研制的口腔修復CAD/CAM系統,利用三維激光掃描儀獲取具有中國人標准解剖形態的牙冠模型數據信息,並以Matlab格式保存為可編數,從而進行數據處理,建立了標准的三維幾何模型,構建出相應的數據庫,並完成了國內第一個CAD/CAM 金屬全冠的制作。
醫科大學口腔采用機械式采集技術獲得的三維點雲數據存儲在計算機中,從而進行數據處理,在此基礎上建立了牙冠幾何模型的數據庫。吳琳等初步實現了對肯氏Ⅱ類牙列缺損模型的CAD,並用激光快速成形機加工出可摘局部義齒支架的樹脂鑄型人工植牙。王曉波等采用數控銑床及新型層析數據采集系統,通過對標准無牙頜模型的層切,二維輪廓數據獲取及計算,重建無牙頜模型。在此基礎上,通過Surfacer軟件,設計上頜半口金屬基托義齒,並利用激光立體成形技術通過純鈦粉直接成形,初步加工出上半口基托。
近年來,活動義齒(如可摘局部義齒、全口義齒)CAD/CAM技術取得了一定的進展,Williams等基於一種具有力回饋功能的人機交互設備,嘗試進行了可摘局部義齒的CAD與金屬支架的快速成形,並在患者口內初步驗證了適合性。孫玉春等嘗試采用兩步法進行全口義齒的CAD軟件的開發以及全口義齒修植牙推薦復體的快速成型技術(rapid prototyping,RP),初步完成了全口義齒CAD/RP輔助制作系統基礎理論和基本方法的探索,實現了CAD/CAM技術在全口義齒修復領域的突破。
- Jan 21 Thu 2016 11:43
CAD/CAM種植技術在口腔修復領域的發生、發展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